连续配筋碾压混凝土的高新技术进行重建,计划解决重载车辆通行过频,道路损伤过快的问题。
武盘公路。武穴市盘塘至李顶武公路位于武穴市境内,起点位于田镇办事处盘塘,与沿江一级路平面交叉,桩号为 K23+345,终点位于刊江办事处李顶武,与凤凰路平面交叉,桩号为K31+440.837,路线km。未解决该路段重载车辆通行过频,道路损伤过快的问题,我们公路部门计划采取连续配筋碾压混凝土高新技术进行重建。武穴市盘塘至李顶武公路将是鄂东首条使用这种技术进行工程建设的公路。
碾压混凝土是一种干硬性贫水泥的混凝土,使用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掺和料、水、外加剂、砂和分级控制的粗骨料拌制成无塌落度的干硬性混凝土,采用与土石坝施工相同的运输及铺筑设备,用振动碾分层压实。碾压混凝土坝既具有混凝土体积小、强度高、防渗性能好、坝身可溢流等特点,又具有土石坝施工程序简单、快速、经济、可使用大型通用机械的优点。
碾压混凝土坝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以日本“金包银”模式为代表的RCD,采用中心部分为碾压混凝土填筑,外部用常态混凝土(一般为2至3米厚)防渗和保护。另一类为全碾压混凝土坝,称为RCC,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施工机械化强度高。RCC技术在我国已全力发展,现已建成的普定碾压混凝土拱坝再一次证实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
用于重负荷载路面的碾压水泥混凝土,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开始研究,历时8年,到1990年,我国完成了阶段性研究工作。RCC最初用于修建水利大坝而后转向停车场、货场及一些公路低速路面,近几年来,随着RCC实施工程技术的改进与提高,加之一些专用设备的采用,RCC路面已可以铺筑较高等级的公路路面。我国已有不少地区先后铺筑了RCC试验路,取得了可贵的经验。目前,实施工程技术和检测的新方法也逐渐完善。
RCC具有施工快、强度高、缩缝少、水泥用量少、造价低、减少施工环境污染等优点。它是低水灰比,坍落度为零的水泥混凝土,经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成型,不论是大型工程,还是局部改扩建工程,施工方便快捷。
这种技术通俗的说法就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结合进行多层施工。
该路于5月27日自西向东对碾压混凝土做试验段建设。整条路预算投资为8100万元,工期是8个月。为了确认和保证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实施工程单位要求对该路段实行封闭式施工。当然,该路因周边居民较多和车辆流动过频,给封闭性施工增加难度,我市已发布了通告,望群众理解。
有,就是武穴市诚信路桥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公路管理局下属的一个建设公司。
实话告诉你:公司原负责建设的公路全部都符合和超过期规定的使用的时间,如黄标线、梅武线等。因为他是公路管理局自己的公司。公路局对全市国省干线负责养护、管理,自己养护的路不修好不是害自己吗?用农村的话说就是:自家的儿子自家晓得爱!
武穴市诚信路桥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全市最高的公路建设资质——国家工程项目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现有职工150人,有高级技术职称4人、中级技术职称23人、助理技术职称113人,公路建设设备资产达3000万元。
“我只能说,自己的路最好自己修。别人修完路就离开了,至于质量,哈哈…”(来源:武穴公路局)
5月29日,鄂赣皖乒乓联盟(武穴站)2017“龙翔杯”乒乓球赛在武穴市乒乓球训练中心拉下帷幕。
通过前两天的紧张对决,5月29日上午,团体赛决赛在武穴龙翔队、蕲春代表队和浠水代表队三支代表队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直拉、横打、正提、反抽、长杀、短吊、斜削、弧旋……你来我往,攻守兼备,节奏分明,气势不凡,一招一式尽显专业水平和高手风范,不时赢得阵阵掌声与喝彩。
最终武穴龙翔队拔得头筹,夺得男子团队冠军,蕲春、浠水队分别获亚军和第三名。蕲春县陈慧、太湖县万瑾、太湖县万瑾分别获得女子单打冠、亚、季军。
据悉,本次比赛不仅为湖北、安徽、江西三省十五县市的百余名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更提供了一个切磋球技、相互交流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了鄂赣皖地区乒乓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运用大数据督查】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督促和检查政策解读(一)精准识别和整村推进
5月23日,我市真正开始启动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做监督检查工作。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做监督检查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黄冈市委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我市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举措。清亲武穴特开辟“运用大数据督查”专栏,聚焦精准扶贫各项政策以及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情况。
二是控制规模。原则上不可以改变区域内贫困户总量和贫困发生率,保持总数不突破、总体可平衡。
三是实事求是。瞄定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2011年的不变价、2015年2855元),采取倒推法和贵州省“四看法”相结合,真正到村入户。四是规范程序。按照“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数据录入”等四个步骤开展精准识别。
“一看房”,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估算其贫困程度。包括对(住房条件、人均住房面积、出行条件、饮水条件、用电条件和生产条件的评价)。
“二看粮”,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土地情况和生产条件,估算其农业收入和食品支出。包括对(人均经营耕地面积、种植结构、人均占有粮食和人均家庭养殖收益的评价)。
“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劳动力状况、劳动技能掌握状况和有无病残人口,估算其务工收入和医疗支出。包括对(劳动力占家庭人口数、健康情况、劳动力素质和人均务工收入的评价)。
“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通过看农户受教育程度和在校生现状等,估算其发展的潜在能力和教育支出。
八进:①没有纳入建档立卡中的五保户、低保户;②失去父母,子女未成年的家庭;③不符合五保条件的孤寡老人;④主劳力长期生病,不能从事基本劳动的家庭;⑤一户多残的残疾人家庭(有残疾证);⑥现住房属危房但无力改造的家庭;⑦缺智缺劳而无收入来源的家庭;⑧其他合乎条件的贫困对象。
十三出:①家庭成员中有公职人员和自费出国人员;②现任村干部;③非农户口;④有楼房、有轿车、有产业、有高档消费品的;⑤儿女住“洋楼”而父母住“破屋”或独居的;⑥因工程拆迁得到补偿的;⑦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偷鸡摸狗、打牌赌赙、吸食毒品等恶习且屡教不改的;⑧在本村以外购置商品房或门面房的;⑨家庭有高费择校读书或自费出国留学的;⑩刻意隐瞒信息逃避调查、甚至打骂,闹事阻止调查的;⑪拆户并户的;⑫虚假贫困户;⑬其它明显不符合贫困户条件的情形。
第一步:入户调查。由驻村工作队会同乡镇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开展入户调查,认真填写《贫困户入户登记表》,核实相关情况,确定初选名单。
第二步:民主评议。对贫困户初选名单,各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进行民主评议。根据评议结果,经村“两委”集体研究,确定新进贫困户名单,工作队队长和驻村干部核实后签字。
第三步:公示公告。将入选名单在所在的村进行第一次公示(7天);经公示无异议后,报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确定出全乡镇贫困户名单,并在各村进行第二次公示(7天);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各乡镇办汇总报扶贫部门复审,复审后进行公告(7天)。
第四步:数据录入。复审公告无异议后,扶贫部门将贫困户更新信息录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
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收入水平超过同期国家扶贫标准,并力争达到所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每户都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业和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符合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条件的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部相应纳入供养保障范围,保障水平超过同期国家确定的扶贫标准;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安居难、养老难问题得到一定效果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小康水平,贫困代际传递得到一定效果阻断。
(1)脱贫初选。贫困人口脱贫以户为单位。贫困户退出,由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按照贫困人口脱贫标准,逐户评估,形成脱贫人口初步名册。脱贫人口初步名册经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将入选名单在所在的村进行第一次公示(公示期为7天);经公示无异议后,报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确定出全乡镇(街道)脱贫人口名单,并在各村进行第二次公示(公示期为7天);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各乡镇办初步汇总报扶贫部门复审,复审后进行公告(公告期为7天),并将公告无异议的脱贫人口初选名册报县(市、区)人民政府。
(2)逐级核查。乡(镇)对村申报的脱贫人口进行普查,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行业部门及相关乡(镇)人民政府,按每个乡(镇)不低于20%的比例对拟认定的脱贫人口进行抽查,通过后报送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参照县(市、区)做法,按每个县(市、区)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第二次抽样核查,通过后报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进行第三次抽样核查,形成脱贫人口核定名册,三次抽样核查结果应在同级媒体上公告。
(3)脱贫销号。在县(市、区)扶贫部门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根据农村脱贫人口核定名册,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中对农村贫困人口数据来进行更新、脱贫销号。
以贫困村为基本工作单元,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支持下,切实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实行科学规划、资源整合、集中投入、重点建设、整体推进,通过实施特色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改善、素质能力提高等扶贫开发项目,加快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
整村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难后易、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统筹兼顾,政府主导、全面参与的工作原则。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平台,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实现整村推进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相结合,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按照省负总责、市州主导、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扶贫部门负责本地区整村推进贫困村的选定、规划编制、项目库建立、年度计划实施、协调指导服务、日常监督管理和考核验收等相关工作。其中省和市(州)扶贫办主要负责项目监管,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具体负责整村推进规划编制及专项扶贫项目计划的实施。
整村推进坚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基础先行、社会进步、扶贫到户”的工作思路,突出以下项目建设重点:(1)培育和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扶贫对象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组织程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3)解决贫困村上学、就医、扶贫搬迁等民生问题,实施“六到农家”工程;(4)完善金融服务机制,规范发展贫困村资金互助组织,扩大扶贫贴息,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缓解生产性困难;(5)推进贫困村综合治理、全面发展,加强环境整改治理、乡风文明和村级班子建设。
有主导产业,有集体收入,有健全的群众服务中心,有小学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功能,有硬化的通村公路,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入户的广电通信光纤,有清洁的生活能源,有生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贫困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不含当年返贫人口),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中等水准70%以上,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省中等水准,整体建设达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中规定的“十有”标准。
(1)出列初选。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相关行业部门及相关乡(镇)人民政府按照贫困村出列标准逐村评估,形成贫困村出列的初步名册并报市级人民政府。
(2)逐级核查。市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行业部门及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县(市、区)申报的出列贫困村进行逐村核查,对拟认定的脱贫贫困村进行验收,通过后报送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抽样核查,形成贫困村出列的核定名单。初步名册和二次核查结果应通过同级媒体公告。
(3)出列销号。在县(市、区)扶贫部门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人员根据贫困村出列核定名册,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中对贫困村出列数据来进行更新、脱贫销号。
扫描关注半岛综合官网入口